在試管嬰兒治療中會遇到有些患者雖然有優質的胚胎,但移植多次仍然無法著床,甚至是反覆種植失敗。臨床實踐中將至少3次移植胚胎卻仍然不能建立妊娠的狀況稱為反覆種植失敗。反覆種植失敗屬中醫學“滑胎” 範疇, 可以通過中醫辯證論治進行輔助干預治療。
反覆種植失敗的患者多表現為氣血、肝腎不足,腎精、肝血大量耗傷,加之緊張的情緒及巨大的心理壓力,使得肝氣不舒、氣機不利,衝任失調加重肝腎的虧虛。在進入新的試管嬰兒週期前,使腎氣腎精充足,氣血舒暢調達,是該階段治療的目標。本階段治療以中醫序貫療法,採用針藥結合、補腎活血為總綱,根據女性生理週期特點,月經期予活血化瘀;早卵泡期予養血活血、調暢肝氣;黃體期予溫補腎陽、填精補肝腎,改善子宮內膜容受性。
垂體降調節時中醫治療應補養腎之陰精,改善腎虛症狀,調節整體狀態。中醫治療以針刺、艾灸、中藥、火罐等傳統療法綜合治療,辯證施治,採用個體化診療。另外還可採用盆腔物理治療以促進深層炎症吸收,蠟療可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。雙管齊下,區域性與中醫整體診療相結合,為下一步促排卵奠定基礎。
腎藏精,主生殖及生育,腎氣不足可影響卵泡發育。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辨證論治,採用鍼灸、艾灸的方式助腎氣。針對促排期病人,採用鍼灸、中藥浴足、足底全息推拿、耳穴壓豆等綜合療法以補腎填精,溫陽利水,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腸道不適,促進消化功能,對患者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徵(OHSS)風險進行積極預防。
在移植術後,在藥物黃體支援的同時,中醫根據婦女妊娠期特有生理特點,運用中醫食療的方法治療和調理。如《醫學入門》中主治血虛,腸胃虛弱,胎動不安的阿膠粥;如《普濟方》中主治妊娠胎動不安,心腹刺痛的鯉魚臛。對腎虛所致的衝任損傷、胎元不固,可辯證後考慮使用壽胎丸予以預防。
本頁面內容來自網路或使用者自發貢獻,如有侵權,請按照平臺公示的舉報規則發起投訴。
本文永久性地址 https://www.uborn.tw/zhengzhou/5dab0e5489cbc9e6f6fb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