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精卵不結合”的醫學稱謂是“受精障礙”,包括精率低(<30%)或者完全受精失敗,是試管嬰兒技術中困擾輔助生殖技術工作者的常見問題之一。精卵不結合的原因大體可以歸為:精子問題、卵子問題、基因問題。除上述原因,環境因素也是越來越受到關注,例如有機磷、鄰苯二甲酸等對精產生不良影響,也可能引起受精障礙,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。
目前已知的受精過程包括卵子成熟、精子獲能、頂體反應、精卵質膜融合、卵母細胞啟用、雌雄原核形成與遺傳物質融合。受精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,都有可能導致低受精或不受精。但主因還是歸咎於以下三個:
1.精子質量異常:活力差、頂體功能異常、穿透力差、畸形率高等,導致不能與卵子結合;
2.精子不能引起卵子啟用:當精子磷脂酶(如Cζ)缺乏時,就無法啟用卵子了。
1.最常見的就是卵子成熟度差或成熟障礙,卵母細胞胞核與胞質成熟不同步,GV和MI期卵子不具備受精能力;
2.卵子透明帶異常,導致精子無法穿透;
3.卵子染色體整倍體異常。
1.當男性存在PLCZ1的基因突變,會導致精子頂體缺失成圓頭精子,出現受精障礙,阻礙卵子啟用;
2.近年來發現TUBB8、WEE2、ACTL9一系列與受精相關的基因的突變,可以解釋一些受精障礙的原因。
本頁面內容來自網路或使用者自發貢獻,如有侵權,請按照平臺公示的舉報規則發起投訴。
本文永久性地址 https://www.uborn.tw/zhengzhou/1f1c7b5ae14f3fcf6a63.html